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中國鐵礦石需求推升干散貨運費

2013-09-13 08:31:12   來源:華爾街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去年,一艘貨船在中國連云港港口卸載鐵礦石。

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的急劇上升推動全球航運價格升至18個多月來的最高水平,也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有望擺脫近期的低迷行情。

追蹤煤炭、鐵礦石和谷物等干散貨全球航運價格的波羅的海干散貨航運指數周三收盤時漲4.6%,創2012年1月以來的最高收盤水平。該指數僅在本月就已上漲了36%。

作為衡量全球原材料需求的替代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航運指數通常被認為是全球經濟增長情況的預報器。但這一次,分析師們警告說,不應對該指數最近的大幅上漲作過多解讀,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需求反彈所導致的。

中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圖中所示為卡車在青島裝載鐵礦石。

由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從銅到煤炭的一系列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今年早些時候大幅下跌。但最近,中國的經濟活動顯露回升跡象。隨著中國企業紛紛趁低價儲備諸多原材料,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量也在飆升。分析師們指出,雖然大宗商品價格和船運價格都因此獲得了提振,但現在判斷中國經濟活動的回升是否會給更大范圍的全球經濟增長增添動力還為時過早。

TD Securities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Bart Melek稱,中國的情況正在好轉,波羅的海干散貨航運指數反映了這一點;中國的工業生產正在回升,會有原材料需求。

該指數仍是衡量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特別是對鋼鐵行業而言,因為鋼鐵企業的主要原材料鐵礦石大部分要從巴西和澳大利亞海運。就在該指數反彈的同時,鐵礦石和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也開始脫離近期低點。以直接向中國發貨的鐵礦石為例,倫敦數據供應商鋼鐵指數(The Steel Index)的信息顯示,該鐵礦石周三的交易價格為每噸略高于135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6.8%,但較5月末觸及的八個月低點高出22%。

交易員們稱,由于中國正在增加從巴西等地的干散貨進口量,而較長航程又讓航運商騰不出資源,因此加劇了航運價格的上漲。

新加坡的航運顧問Aris Vlachopoulos稱,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往返航行需要大約30天,但從巴西到澳大利亞的往返航行就需要90天,這令市場上的可訂船只非常緊張。

中介人士稱,2月份為期一周的中國春節假期結束后出現的大范圍庫存回補也是干散貨市場活動增多的原因之一。

一家青島貨運公司的老板稱,中國買家通常對價格變動非常敏感,隨著市場信心的改善,人們覺得可以增加庫存了。

全球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 Seascope的研究部門經理Mark Williams稱,近期中國的干燥天氣也給本地生產球團礦的工廠帶來水供應壓力,進而推動鐵礦石進口需求上升。他表示,可以把這種情況稱為“行星連珠”,即各種影響因素在同一時間起了作用。

中介人士警告稱,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費指數的反彈并不表示全球海運市場開始全面復蘇,因為海運公司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擴張航運隊伍,導致海運行業目前仍受到運能過剩的拖累。

然而,中國近期公布的數據表現不錯,經濟顯示出反彈跡象,因此市場人士最近預計今年剩余時間里全球經濟活動將回升。歐洲和美國經濟數據的表現也頗令人振奮。

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工業部門反彈,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0.4%,增幅高于7月份的9.7%,創下2012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市場人士稱,8月份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在6,900萬噸左右,較上年同期增長10%。

Vlachopoulos稱,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非常大,中國的進口商借價格相對較低之機回補庫存,不僅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這些傳統的出口國進口,進口渠道還進一步延伸至美國、墨西哥、智利及其他地區。